云南普洱茶新六大茶山和古六大茶山的區別和聯系!
2021-06-12 15:16:50 作者:中國黑茶網 點擊:543


云南有全國最為豐富的古樹茶資源,不僅樹齡大,古茶園面積大、分布區域廣,六大茶山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。那么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是怎么劃分的?

古六大茶山與新六大茶山分別是?
①"新六大茶山"的"新"是茶山命名時間的先后,不是指茶樹種植年代的先后,事實上新六大茶山種茶歷史總體來說反而遠早于古六大茶山,且其古茶樹面積更大、樹齡更長。

②因為歷史更迭、天災人禍、地名更改等因素,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的劃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。
初代的古六大茶山:革登、莽枝、蠻磚、攸樂、曼撒。倚邦、如今的古六大茶山:攸樂、莽枝、革登、倚邦、蠻磚、易武。

曼撒最初是古六大茶山之一,而后期因為瘟疫、地名更變、戰亂等因素,曼撒逐漸沒落而名存實亡,距離曼撒20公里外發展為茶葉重鎮的易武,迅速取代曼撒成為古六大茶山之一,現在曼撒和易武所產的茶葉統稱易武茶,或易武曼撒茶。
初代新六大茶山:佛海、勐宋、南糯、南嶠、巴達、(瀾滄)景邁。

之所以說是最初版本是因為上述版本中的佛海是現今的勐海的舊稱,而勐海是解放戰爭之后,政府于1953年1月對西雙版納傣進行地域調整和改制后才出現,并沿用至今。
因為地名變更、地域劃分調整等因素,現在新六大茶山又和最初的新六大茶山不太一致,如今認可度較高的版本為:南糯、南嶠、勐宋、巴達、布朗、景邁。

02——古六大茶山和新六大茶山的劃分①歷史因素初代的古六大茶山最早出現于清朝乾隆年間,進士檀萃的《滇海虞衡志》,原文記載:"普茶名重于天下,出普洱所屬六茶山,一曰攸樂、二曰革登、三曰倚邦、四曰莽枝、五曰蠻磚、六曰曼撒,周八百里。
"清朝時期對普洱茶進行管理的政府機構為普洱府,而當時只有瀾滄江以東的六個版納劃歸普洱府管轄(版納為當時的小行政區域,類似現在的鎮或鄉之類)。

但在瀾滄江以西還有六個版納的區域也有古茶山,卻沒有劃歸普洱府管轄,所以在清代的文獻中,就只記載了位于普洱府管轄內的六個版納中的古六大茶山?,F在的古六大茶山與之前初代古六大茶山,差別在于曼撒沒落,易武興起。而初代新六大茶山是到民國及建國以后才被命名。

"江外六大茶山":佛海、勐宋、南糯、南嶠、巴達、(瀾滄)景邁。

"江外六大茶山"也就是"初代新六大茶山"。而現在認可度較高的新六大茶山與初代新六大茶山,差別在于佛海因為西雙版納進行地域調整和地名改制變化較大,布朗取而代之。

②地理位置古六大茶山、新六大茶山的劃分是以瀾滄江為界限:古六大茶山位于在瀾滄江西北方向叫做"江北六大茶山"和"江內六大茶山";新六大茶山位于在瀾滄江西南方向叫做"江南六大茶山"和"江外六大茶山"。

小試2019年蠻磚國有林古樹茶
第一泡:茶湯呈很淺的黃中帶綠色,掛杯香濃郁,呈蜜香中帶有一點果香味。香入湯且香氣沉穩不飄。新茶還帶有一些草青味。

第二泡:湯色淡,入口后茶味顯,無水味,有回甘,幾乎感覺不到苦澀味。后韻上,舌面稍稍的有一點點澀感,但化得比較快。

第三泡:茶味較為飽滿,茶氣顯,水很軟。湯質飽滿。生津強烈回甘明顯。

四至六泡:上顎及舌兩側有微澀感,化得很快?;馗蕪娏?,滋味飽滿,口腔中有絲絲涼意。

八至十泡:滋味飽滿,茶湯有質感,水路細膩,淡淡的茶香若隱若現。

葉底:葉片完整均勻,柔軟有韌性,工藝正常。

云南西雙版納勐臘縣象明鄉古六大茶山之蠻磚國有林古樹茶。
品質不錯,是一款不可多見的好茶。
如此,也正應了那句“湯甜水軟,蜂蜜香”的老話。(資料來源:普洱茶吧)
請添加傳茶網-莉娜微信加入微信群,
微信: 9314344添加傳茶網-莉娜個人微信,長期游歷于全國大茶區茶山,賣茶、喝茶、也交茶友!

識別二維碼添加莉娜微信 茶行業沉淀十五年
想了解更多茶葉、普洱茶、單株知識
她會告訴你
▼

深度交流
加
莉娜微信
9314344

